每年的3-11月是手足口病的发病流行期,尤其是4-7月份呈高峰状态。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。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。临床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。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,少数较重,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、脑炎、急性弛缓性麻痹、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,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,可导致死亡。常常引起暴发或流行。
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,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(CoxA16)和肠道病毒71型(EV71)最为常见。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不是很重,几乎没有死亡病例;EV71毒力更强,是目前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,除了引起一些常见的普通病例外,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甚至死亡病例的发生。
从病毒感染到发病约2-10天(称“潜伏期”。期间,具传染性,且不易被发现)。一般急性起病,发热,口腔粘膜(唇内、两颊、舌、上腭、咽部)出现散在疱疹,伴疼痛、厌食;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(不痛、不痒),疱疹周围可因炎症充血而出现红晕,疱内液体较少;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部分患儿无发热,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。病程一般为7-10天。
少数病例,尤其是EV71感染的患儿,可出现脑膜炎、脑炎、脑脊髓炎、神经源性肺水肿、循环障碍等,病情凶险,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。
以下几张图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手足口病,便于早期诊断和治疗。
导致手足口病的20多种肠道病毒中,无一能在一次感染后获得终生免疫,再加上病毒本身容易变异,所以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,更缺乏特效的抗病毒药物。因此加强健康意识,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非常重要。
居家儿童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预防:
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,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;看护人员接触儿童前、替幼童更换尿布、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。
婴幼儿的尿布,要及时清洗、曝晒或消毒;婴幼儿使用的奶瓶、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,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、消毒;不喝生水、不吃生冷食物。
手足口病流行期间,不要带小儿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;避免接触患者和隐性感染者。发现小儿出现发热、出疹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就诊。居家治疗的患儿,还应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,以减少交叉感染;并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,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。
具体消毒方法:
1.室内空气 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;每日通风2~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无人条件下也可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。
2.地面、墙壁 对污染过的地面、墙壁,用含有效氯(溴)1000mg/L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;泥土墙吸液量为150~300ml/m2,水泥墙、木板墙、石灰墙为100ml/m2。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。
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,喷药量为200~300ml/m2,待室内消毒完毕后,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。
以上消毒处理,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。
3.物体表面 污染的门把手、楼梯扶手、床围栏、桌椅台面、水龙头等物体表面,用含有效氯(溴)500mg/L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,作用15分钟。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。
4.衣物、被褥等织物 衣服、被褥单独清洗后,用70℃以上热水浸泡30分钟;患儿所用毛巾、擦手巾、尿布等,清洗后煮沸5分钟。
5.玩具、学习用品 用含有效氯500mg/L的消毒液擦拭或浸泡15分钟后,再用清水擦拭、冲洗干净。
6.奶瓶和食饮具 清洗后煮沸20分钟
7.垃圾 喷洒含有效氯10000mg/L消毒剂溶液,作用60分钟后再做处理。
【关闭】
版权所有 许昌学院医学院
地址:河南省许昌市兴华路2111号 邮编:461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