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健康教育 > 正文 健康教育

中医春季养生

作者:彭国英  发布时间:2015-03-16  访问次数:[]

中医养生,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,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,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,保持生命健康活力,从而达到保养身体、减少疾病、增进健康、延年益寿的目的。

春天五行中属木,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于木性,因而春气通肝,中医养生学理论认为“春与肝相应”。在春天,肝气旺盛而升发,人的精神焕发,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,都易损伤肝脏,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。因此,顺应天时变化,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,“未病先防,有病防变”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。肝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,它具有调节气血,帮助脾胃消化食物、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、疏理气机的作用。因此,春季养肝得法,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,春季养生要从饮食、起居、锻炼和情志四方面入手。

一、饮食

在饮食方面,要遵照《黄帝内经》里提出的“春夏补阳”的原则,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,以使人体阳气充实,增强人体抵抗力,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,如葱、姜、蒜、韭菜、荠菜等。唐代名医孙思邈说:“春日宜省酸,增甘,以养脾气。”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,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,多吃些甜味的饮食,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。祖国医学认为,脾胃是后天之本,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,脾胃之气健旺,人可延年益寿。但春为肝气当令,根据中医五行理论,肝属木,脾属土,木土相克,即肝旺可伤及脾,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。中医又认为,五味入五脏,如酸味入肝、甘味入脾等,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,会加强肝的功能,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,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。有鉴于此,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,以防肝气过于旺盛,而甜味的食物入脾,能补益脾气,故可多吃一点,如大枣、山药、枸杞等

春季补品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选择,普通健康人群不主张大量的进补,身体特别虚弱的人可以根据自身体质适量食用补品。对于健康人群而言,春季饮食要注意清淡,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,多喝水,不要过度食用干燥、辛辣的食物。

二、起居
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春三月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披发缓行,以使志生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”春天是自然界万物复苏,各种生物欣欣向荣的季节。人们也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,晚睡早起,保证适度的睡眠时间,起床后要全身放松,在庭院中悠闲地散步以舒畅自己的情志。人们从冬季已经习惯了的“早睡晚起”,过渡到春季的“晚睡早起”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,不要太急于转变,而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时间变化而逐步转变自己的睡眠习惯。

严寒的冬季,各种保暖措施的完备,使人的耐寒能力下降。春天尽管天气转暖,但是气温变化大,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还相当大

过早地顿减衣物,一旦寒气袭来,会使血管痉挛,血流阻力增大,影响机体功能,造成各种疾病,所以“春捂”习惯要保持,衣服宜渐减,衣着宜“下厚上薄”,体质虚弱的人更要特别注意。

三、锻炼

春季的运动保健是恢复身体“元气”的最佳时节,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人们的运动锻炼,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,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,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,更需要锻炼以增强其运动功能。春季人们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体操、太极拳等,保持体内的生机,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。春天的郊野,空气清新,花红叶绿,百鸟争鸣,置身于如此优美的大自然怀抱,心情自然舒畅起来,而且自古以来,人们就有踏青春游的风俗,所以踏青出游也不失为春季养生的好方法。春天的气候呈现早晚温差大、风大的特点,要注意防风御寒,因此在遇到强风时要适当地减少外出锻炼。对过敏体质的人,应注意防范花粉过敏。

四、情志

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,与春季相应,生理特性为“喜条达而恶抑郁”,故有“大怒伤肝”之说。肝的生理特点是喜欢舒展、条畅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、烦闷。在春季保健重点是保持自己的心情舒畅,努力做到不着急、不生气、不发怒,以保证肝的舒畅条达。不要过分劳累,以免加重肝脏负担,尤其是有肝脏疾患的人,更要做到心宽、心静。在繁忙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,要做到“恬然不动其心”,就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,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康复。

> 上一条:中医体质辨识
> 下一条:预防感冒小常识

关闭